整器资料库检索
序号 | 小图 | 整器名称 | 简要描述 | 品种 | 朝代 | 拥有人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![]() |
宋 定窯 劃花魚藻大碗 | 定窑,北宋(公元960-1127年),无,颜色釉,无 | 颜色釉 | 北宋(公元960-1127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2 | ![]() |
宋 定窯 劃花蓮花大碗 | 定窑,北宋(公元960-1127年),无,颜色釉,无 | 颜色釉 | 北宋(公元960-1127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3 | ![]() |
元 定窯 白瓷劃花魚紋碗 | 定窑,元(公元1206-1368年),无,颜色釉,現況類別:良好 類別:陶瓷器 質材:陶瓷 功能:盛裝器 尺寸:高11.5公分 口徑28.0公分 底徑12.8公分 時代:元 時代2:西元1271-1368年 说明:大碗,圓口,深弧壁,平底,圈足,口緣鑲金屬釦,下削一道弦紋。全器施以白釉,釉色白中泛黃,尤其是外壁留有轆轤轉動的拉坏痕跡,釉水積聚而略現牙黃色。碗內修整光滑,劃花為飾,器內劃有游魚一尾飾水藻紋樣。 | 颜色釉 | 元(公元1206-1368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4 | ![]() |
北宋至金 定窯 白瓷劃花蓮荷紋碗 「穎川記」款 | 定窑,北宋(公元960-1127年),无,颜色釉,現況類別:良好 類別:陶瓷器 質材:陶瓷 功能:盛裝器 尺寸:高11.4公分 口徑27.0公分 底徑10.6公分 時代:北宋至金 時代2:西元12-13世紀 说明:碗,侈口唇邊,深週壁,圓底,矮圈足,帶銅釦。器週內壁及內底淺劃蓮花紋,胎骨較厚,施罩白釉,釉色帶灰,器外釉表有積釉流淌的「淚痕」及縮釉小眼痕跡。外底刻有「穎川記」三字。定窯窯址位在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、燕山村一帶,窯場廣佈,是宋元時期北方最著名盛燒的白瓷窯場。 | 颜色釉 | 北宋(公元960-1127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5 | ![]() |
明 官窯 釉裡紅四季花卉蓮瓣大盤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明(公元1368-1644年),洪武,釉里红,无 | 釉里红 | 明(公元1368-1644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6 | ![]() |
清 雍正 琺瑯彩黃地蓮花紋鍾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清(公元1636-1911年),雍正,珐琅彩,現況類別:良好 類別:陶瓷器 質材:陶瓷 功能:盛裝器 尺寸:高4.3公分 口徑7.5公分 底徑3.0公分 時代:清 雍正 時代2:西元1723-1735年 说明:這件小杯侈口、深壁、矮圈足。器內平素無紋,器外壁施黃釉,其上彩繪紅白蓮花。外壁另一面以墨書寫有「長日香風細細吹」詩句,其中「長日香風」一語出自元朝貢性之〈畫蓮〉一詩。詩句前有「佳麗」,後有「清香」、「君子」共三方細朱文印。器底帶「雍正年製」二行藍料宋體字雙方框款。 | 珐琅彩 | 清(公元1636-1911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7 | ![]() |
清 雍正 琺瑯彩黃地蓮花紋鍾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清(公元1636-1911年),雍正,珐琅彩,現況類別:良好 類別:陶瓷器 質材:陶瓷 功能:盛裝器 尺寸:高4.5公分 口徑7.3公分 足徑3.0公分 時代:清 雍正 時代2:西元1723-1735年 说明:這件小杯侈口、深壁、矮圈足。器內平素無紋,器外壁施黃釉,其上彩繪紅白蓮花。外壁另一面以墨書寫有「長日香風細細吹」詩句,其中「長日香風」一語出自元朝貢性之〈畫蓮〉一詩。詩句前有「佳麗」,後有「清香」、「君子」共三方細朱文印。器底帶「雍正年製」二行藍料宋體字雙方框款。 | 珐琅彩 | 清(公元1636-1911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8 | ![]() |
官窯 寶石紅釉大碗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明(公元1368-1644年),无,颜色釉,无 | 颜色釉 | 明(公元1368-1644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9 | ![]() |
清 雍正 鬥彩翠竹碗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清(公元1636-1911年),雍正,斗彩,現況類別:良好 類別:陶瓷器 質材:陶瓷 功能:盛裝器 尺寸:高5.3公分 口徑10.1公分 底徑4.1公分 時代:清 雍正 時代2:西元1723-1735年 说明:侈口,深弧壁,平底,矮圈足。器內白釉無紋,外壁繪翠竹,紋飾均以青花鉤邊,後填綠彩,有些葉尖填紅彩,以示竹葉枯黃。胎骨略重,胎地瑩潤光潔、透光,器底青花書「大清雍正年製」六字三行楷款,外加雙方框。 | 斗彩 | 清(公元1636-1911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10 | ![]() |
清 雍正 鬥彩翠竹碗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清(公元1636-1911年),雍正,斗彩,現況類別:良好 類別:陶瓷器 質材:陶瓷 功能:盛裝器 尺寸:高5.3公分 口徑10.1公分 底徑4.1公分 時代:清 雍正 時代2:西元1723-1735年 说明:侈口,深弧壁,平底,矮圈足。器內白釉無紋,外壁繪翠竹,紋飾均以青花鉤邊,後填綠彩,有些葉尖填紅彩,以示竹葉枯黃。胎骨略重,胎地瑩潤光潔、透光,器底青花書「大清雍正年製」六字三行楷款,外加雙方框。 | 斗彩 | 清(公元1636-1911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11 | ![]() |
清 雍正 鬥彩綠竹圖茶鍾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清(公元1636-1911年),雍正,斗彩,現況類別:良好 類別:陶瓷器 質材:陶瓷 功能:盛裝器 尺寸:高5.4公分 口徑9.8公分 足徑4.1公分 時代:清 雍正 時代2:西元1723-1735年 说明:侈口,深弧壁,平底,矮圈足。器內白釉無紋,外壁繪翠竹,紋飾均以青花鉤邊,後填綠彩,有些葉尖填紅彩,以示竹葉枯黃。胎骨略重,胎地瑩潤光潔、透光,器底青花書「大清雍正年製」六字三行楷款,外加雙方框。雍正鬥彩器形、紋飾簡單高雅,釉色清麗脫俗,此小碗是雍正皇帝用來作為啜茗的「茶圓」,原屬紫禁城「茶庫」之物品,器帶黃籤「白地綠竹茶盅八件」。雍正時期如據《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檔》內所載,大多數的茶鍾皆稱「茶圓」,然晚清亦有稱「茶盅」者,名稱並無一致。雍正十年(1732)《養心殿各作成做活計清檔》十一月二十七日曾載:「司庫常保、首領李久明、薩木哈奉旨:今日呈進黑菊花碟,嗣後少畫些。青山水茶圓、酒圓畫的俱要,再畫些。其畫青竹子茶圓,但竹子不宜青色,嗣後,青色竹子不必畫。欽此。」這件鬥彩翠竹或為修正過後的竹子茶圓。 | 斗彩 | 清(公元1636-1911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12 | ![]() |
清 雍正 鬥彩翠竹碗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清(公元1636-1911年),雍正,斗彩,現況類別:良好 類別:陶瓷器 質材:陶瓷 功能:盛裝器 尺寸:高5.3公分 口徑10.3公分 底徑4.3公分 時代:清 雍正 時代2:西元1723-1735年 说明:侈口,深弧壁,平底,矮圈足。器內白釉無紋,外壁繪翠竹,紋飾均以青花鉤邊,後填綠彩,有些葉尖填紅彩,以示竹葉枯黃。胎骨略重,胎地瑩潤光潔、透光,器底青花書「大清雍正年製」六字三行楷款,外加雙方框。 | 斗彩 | 清(公元1636-1911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