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器资料库检索
序号 | 小图 | 整器名称 | 简要描述 | 品种 | 朝代 | 拥有人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![]() |
明 宣德窯 青花牡丹圓洗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明(公元1368-1644年),宣德,青花,无 | 青花 | 明(公元1368-1644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2 | ![]() |
清 乾隆 琺瑯彩蕉葉繡球花紋觚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清(公元1636-1911年),乾隆,珐琅彩,現況類別:良好 類別:陶瓷器 質材:陶瓷 功能:盛裝器 尺寸:高21.5公分 口徑13.7公分 時代:清 乾隆 時代2:西元1736-1795年 说明:此器形仿商周青銅觚,喇叭口,細長頸,小鼓腹,長脛外撇,平底,矮圈足。口下為黄地幾何式纏枝錦,頸部與脛部於白地上彩繪仰覆蕉葉和各式繡球花,中凸處為黃地藍夔龍紋並上下各飾回文一道。足內白地上藍料書「乾隆年製」四字二行楷款,外加雙框。此器造型和紋飾與故瓷014029相仿,應為成對作品。 | 珐琅彩 | 清(公元1636-1911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3 | ![]() |
清 乾隆 琺瑯彩蕉葉繡球花紋觚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清(公元1636-1911年),乾隆,珐琅彩,現況類別:良好 類別:陶瓷器 質材:陶瓷 功能:盛裝器 尺寸:高21.6公分 口徑13.9公分 時代:清 乾隆 時代2:西元1736-1795年 说明:形仿商周青銅觚,喇叭口,細長頸,長脛外撇,平底,圈足,此器為瓷胎畫琺瑯。敞口外壁繪黃地圖案花葉紋一圈,其下及底邊白地上繪飾各式大小繡球花,腹脛畫仰覆蕉葉紋,中凸處為黃地藍夔龍紋,上下各飾回文一道。足內白地上藍料書「乾隆年製」四字二行楷款,外加雙框。 | 珐琅彩 | 清(公元1636-1911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4 | ![]() |
清 雍正 琺瑯彩虞美人花圖碟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清(公元1636-1911年),雍正,珐琅彩,現況類別:良好 類別:陶瓷器 質材:陶瓷 功能:盛裝器 尺寸:高2.8公分 口徑10.6公分 時代:清 雍正 時代2:西元1723-1735年 说明:這件碟斂口、淺弧壁、矮圈足。器內平素無紋,二碟器外壁一面各自彩繪黃、白、粉、紫、黃顏色相殊的虞美人花十朵。另一面以墨書寫有「宿雨那經舞袖垂」詩句,引用自明朝徐茂吳〈虞美人花〉五言律詩之頸聯。詩句前有「佳麗」,後有「金成」、「旭映」共三枚紅料印。器底帶「雍正年製」二行藍料宋體字雙方框款。 | 珐琅彩 | 清(公元1636-1911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5 | ![]() |
清 雍正 琺瑯彩虞美人花圖碟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清(公元1636-1911年),雍正,珐琅彩,現況類別:良好 類別:陶瓷器 質材:陶瓷 功能:盛裝器 尺寸:高2.8公分 口徑10.6公分 時代:清 雍正 時代2:西元1723-1735年 说明:此碟廣口、淺壁、矮圈足。釉面潔白,以琺瑯彩繪飾,色淡雅。腹部繪有花卉草石一景,花卉俯仰開合,枝葉捲曲纏繞,搖曳多姿,設色濃淡柔嫩,使全景益顯生動自然。腹部另側有墨書題句「宿雨那經舞袖垂」,為明人徐茂吳〈虞美人花詩 〉詩句,以及三個紅料繪印「佳麗」、「金成」、「旭映」。圈足端露胎,外底面則有藍料書「雍正年製」二行四字仿宋體楷款,圍以雙方框。 | 珐琅彩 | 清(公元1636-1911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6 | ![]() |
元 青瓷葵口碗 | 官窑,元(公元1206-1368年),无,颜色釉,現況類別:良好 類別:陶瓷器 質材:陶瓷 功能:盛裝器 尺寸:高8.0公分 口徑19.5公分 時代:元 時代2:西元14世紀 说明:圓口,弧形深壁,矮圈足。胎體較輕,墊燒,內外施青釉,釉色泛灰局部偏黃。口沿釉薄處現出一圈深灰色邊,口下有拭釉及積釉痕,釉面滿佈棕褐色開片,圈足修飾平整,足端無釉,磕傷處露出黑灰色的胎體。因口下釉層特徵和元「青瓷葵口盞」(故瓷017707)相似,故將之定年為元。 | 颜色釉 | 元(公元1206-1368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7 | ![]() |
清 十七至十八世紀 青瓷蒜頭瓶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清(公元1636-1911年),无,颜色釉,現況類別:良好 類別:陶瓷器 質材:陶瓷 功能:陳設器 尺寸:高23.2公分 口徑3.5公分 時代:清 時代2:西元17-18世紀 说明:瓶口呈蒜頭狀,細長頸,頸上凸起一圈弦紋,溜肩、鼓腹,底接矮圈足,底緣露胎,胎骨因加塗鐵汁而成黑褐色。通體施米黃色釉,釉表開斜紋片。銅蒜頭瓶,俗作「蒜蒲瓶,乃古壺也」,因瓶形本身深具古意,故自明末以來蒜頭瓶遂成為流行的瓶式之一。此作以古銅瓶為形,以宋官釉為彩,其刻意強調的古代標記,正是晚明嗜古風潮下的最佳組合。 | 颜色釉 | 清(公元1636-1911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8 | ![]() |
南宋 官窯 青瓷長方盆 | 官窑,南宋(公元1127-1279年),无,颜色釉,現況類別:良好 類別:陶瓷器 質材:陶瓷 功能:花器 尺寸:高12.5公分 口徑長28.2公分 寬20.6公分 底徑長24.9公分 寬19.0公分 時代:南宋 時代2:西元1127-1279年 说明:長方折沿盆,四面長方板接成,上略敞、下略斂。口部折沿平伸,底部亦平伸出板沿;四足,足側各有如意首狀欄板接於底面,使全器宛如一建築物之須彌座。足底無釉,器底另有八個支釘痕。全器胎骨堅厚,釉層亦多以上釉,濃厚處釉垂欲滴;邊稜薄處映現紫黑胎色,折沿下則縮釉露黑褐色胎骨。釉色粉青,鱔血狀長開片外,還有密佈的冰裂狀開片。因北京出土的花盆有「劉家造花檻」自名款,又能據以說明這件作品作為花器使用。 | 颜色釉 | 南宋(公元1127-1279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9 | ![]() |
清 雍正 青瓷方觚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清(公元1636-1911年),雍正,颜色釉,現況類別:良好 類別:陶瓷器 質材:陶瓷 功能:盛裝器 尺寸:高35.6公分 口徑長17.5公分 寬17.2公分 時代:清 雍正 時代2:西元1723-1735年 说明:仿古銅方觚造型,敞口、細腰、鼓腹、矮圈足,腹以下至足外擴;喇叭式器身整體為方形,四角的稜脊呈圓齒狀。施釉仿南宋官窯,釉面呈灰青色,並有交織如網的清晰開片紋;足端塗為黑褐色,但仍能見原白胎色。盛清雍正官窯經常製作仿古名窯釉色的瓷器,此器應是如此風氣下的產物。 | 颜色釉 | 清(公元1636-1911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10 | ![]() |
南宋 官窯 青瓷弦紋貫耳壺 | 官窑,南宋(公元1127-1279年),无,颜色釉,尺寸:高26.6公分 口徑長11.0公分 寬9.4公分 時代:南宋 時代:西元1127-1279年 说明:侈口,高頸,垂肩,長圓腹,高圈足外撇。頸肩飾弦紋,上下共三道,頸兩側各貼飾一管形耳,足壁兩側各開一長方形孔,使之與貫耳串聯成穿帶提攜的功能。採墊燒法燒製,足端以外通體施青釉,釉層勻整,呈粉青色,釉面開片清晰,局部出現冰裂紋。口、足邊緣有南宋官窯多層施釉的特徵,足端露出深灰色胎。底面鐫刻乾隆皇帝〈詠官窯貫耳瓶〉御製詩,內容為:「泑氣猶滋火氣磨,兩傍貫耳足穿過。繫繩恰稱奴僮負,擷蘤偏供詩客哦。李氏奚囊堪伯仲,陸家越器未差訛。如非守口擬致問,把玩曾經閱幾多」。詩末署「乾隆癸巳季春御題」(乾隆三十八年,1773)紀年款識,並鈐「乾」、「隆」兩印。透過詩文得知乾隆皇帝上手把玩,目驗貫耳對應足壁穿孔的設計,讓他聯想起唐朝著名的鬼才詩人李賀。傳說中,創作靈感極其豐富的李賀,終日攜僕出遊,遇有新鮮靈感即記錄投進童子揹負的錦袋中,日久自然累積成豐富的資料庫。 因浙江省杭州市郊壇下官窯窯址曾出土相似的標本,而提示可能的產地。 | 颜色釉 | 南宋(公元1127-1279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11 | ![]() |
南宋 官窯 青瓷尊 | 官窑,南宋(公元1127-1279年),无,颜色釉,現況類別:良好 類別:陶瓷器 質材:陶瓷 功能:陳設器 尺寸:高25.9公分 口徑16.5公分 足徑13.0公分 時代:南宋 時代2:西元1127-1279年 说明:喇叭口、扁圓腹、高足脛外撇至足緣,圈足;其頸、腹及脛係分別製作後接合成,頸與脛部各飾一道弦紋;器外壁貼付四條直行的泥線,自口、經腹、至足,分三段凸起器面,有如出戟銅尊的稜脊。全器施粉青釉,釉層厚而勻,光澤瑩潤,有不規則的大開片,器裡腹部與脛部的釉薄不勻且色灰黯。足緣無釉,呈暗褐色,其傷破處見深黑胎色。全器造形典雅,泥線因罩厚釉而線條柔和,出脊稜緣處則映黑胎色。 | 颜色釉 | 南宋(公元1127-1279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12 | ![]() |
南宋 十三世紀 龍泉窯 青瓷盤口弦紋長頸瓶 | 龙泉窑,南宋(公元1127-1279年),无,颜色釉,現況類別:良好 類別:陶瓷器 質材:陶瓷 功能:盛裝器 尺寸:高32.6公分 口徑12.4公分 時代:南宋 時代2:西元13世紀 说明:盤口長頸瓶,口部寬敞如盤,邊緣立稜淺而方直。長頸上略窄而下寬;斜肩、扁圓腹、寬圈足。器壁以凸弦紋為飾,頸部弦紋二疏二密,肩部四道等距密接。餘無裝飾。釉色粉青凝厚,足圈平直無釉,灰胎多呈朱褐色。此種瓶式流傳甚廣,見於四川窖藏、新安沈船;也東傳日本多件。從室町時代花道書籍插圖看來,此器有花器的功能,而凸弦紋的裝飾也是同時期金銀器的風尚。 | 颜色釉 | 南宋(公元1127-1279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