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器资料库检索
序号 | 小图 | 整器名称 | 简要描述 | 品种 | 朝代 | 拥有人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![]() |
成化窯 青花鬥彩花蝶罐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明(公元1368-1644年),成化,斗彩,无 | 斗彩 | 明(公元1368-1644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2 | ![]() |
成化窯 青花鬥彩花蝶罐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明(公元1368-1644年),成化,斗彩,无 | 斗彩 | 明(公元1368-1644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3 | ![]() |
明 嘉靖 青花山水人物梅瓶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明(公元1368-1644年),嘉靖,青花,尺寸 高45.3公分 口徑5.8公分 底徑13.3公分 時代 明 嘉靖 西元1522-1566年 說明 長身的梅瓶,小口、短頸、豐肩、斂腹,平底,身型瘦高,帶覆斗形蓋。全器以青花繪飾圖案,青料濃淡不勻,青中帶靛紫色調,應是摻和回青色料的效果;運筆較弱,有依樣描圖勾畫、即興拖曳填點的拙趣。器壁以橫弦紋分為五個區段。肩部先一圈青花橫書楷字:「大明嘉靖年製」;次以六個如意雲頭開光,有如服裝上披戴的雲肩,開光中繪折枝花,並以銀錠、艾葉等雜寶紋間飾留白處。腹下部繪一段梅花紋,一段青線組成的變體蓮瓣紋。中腹大段的主紋,畫山水人物,文人漫步山水庭園間,童子聽從指揮、折花恭立;筆繪簡拙,無意識的卷雲遮蔽畫面的樹巔山際,土石、靈芝、花卉以奇詭的筆法勾描佈白,頗見裝飾興趣味。蓋面畫蓮瓣、古錢、靈芝及四出的朵雲紋;因青料發色不同,蓋與器或非原配件。 | 青花 | 明(公元1368-1644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4 | ![]() |
成化款 鬥彩仕女鳳凰撇口瓶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明(公元1368-1644年),成化,斗彩,无 | 斗彩 | 明(公元1368-1644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5 | ![]() |
官窯 青花四季花卉碗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明(公元1368-1644年),无,青花,无 | 青花 | 明(公元1368-1644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6 | ![]() |
官窯 青花四季花卉碗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明(公元1368-1644年),无,青花,无 | 青花 | 明(公元1368-1644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7 | ![]() |
明前期 龍泉窯 青瓷八卦劃花香爐 | 龙泉务窑,明(公元1368-1644年),无,颜色釉,尺寸 高19.8公分 口徑30.5公分 底徑25公分 時代 明前期 西元14-15世紀 說明 樽式爐,桶形器身,上寬下斂,下壁貼三小蹄足外撇,足首印獸面,五官清晰突兀;器底外凸,底部中央圓形鏤空並向外突出圈形底,底圈觸地實際支撐全器,而三足凌空僅具裝飾性。外壁於劃花地紋上貼印突起的線狀紋飾,上下緣為凸弦紋,腹中段為八卦紋;而地紋劃刻清晰,分別為口緣的短花瓣紋、中腹的纏枝卷葉紋,枝葉為八卦紋隔斷;下腹為團卷雲紋。全器內外及足底均釉色碧綠凝厚,僅內外底中央無釉,底圈留墊燒痕。 參考資料 【書名】 【作者/編者】 【出版者】 【出版日期】 《碧綠—明代龍泉窯青瓷》 蔡玫芬 臺北巿:國立故宮博物院 2009/05 《故宮瓷器錄 第二輯 明(丁)》(上編)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蔣復璁 1966/01 | 颜色釉 | 明(公元1368-1644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8 | ![]() |
宋-金 耀州窯 青瓷劃花菊花盤 | 耀州窑,金(公元1115-1234年),无,颜色釉,尺寸 高4.5公分 口徑21.2公分 足徑6.7公分 時代 宋-金 西元960-1234年 說明 侈口斂腹,淺弧壁,有圈足。器壁有凹痕一圈,壁上光素無紋。器內有劃花葉紋,是典型耀州窯的裝飾技法,釉積處顏色偏綠,使花紋凹處產生陰影效果而突出紋飾。 參考資料 【書名】 【作者/編者】 【出版者】 【出版日期】 《故宮瓷器錄 第二輯 明(丁)》(上編)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蔣復璁 1966/01 | 颜色釉 | 金(公元1115-1234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9 | ![]() |
宣德窯 青花花卉燈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明(公元1368-1644年),宣德,青花,无 | 青花 | 明(公元1368-1644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10 | ![]() |
官窯 灰青花式小盃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明(公元1368-1644年),无,颜色釉,尺寸 高3.6公分 口徑7.9公分 足徑3.1公分 時代 元 西元14世紀 說明 敞口,斜直壁,漏斗形杯身一側按置一個把手,平底內挖出一圈臥足。墊燒,內外施青釉,顏色青中帶灰。釉面有棕色紋片,口沿釉薄處現出灰棕色邊,口下一圈積釉,足端無釉加塗赭汁,局部有刮痕,顯露出深灰色的胎體。對照江蘇省金壇堯塘西榭村、安徽省合肥市元代窖藏(1333)的出土品,而可追溯出臨仿的原型,以及原來或搭配承盤成套使用。相似的青瓷作例,亦見於安徽省安慶市雙井街89號元代窖藏。由於該窖藏同時共伴出土元青花盤和匜,故可反過來說明此品燒製於元朝。不僅如此,造型相同的單把杯也有龍泉窯青瓷、景德鎮霽青釉、青白釉,以及杭州市窖藏和北京故宮收藏產地猶待確認的白瓷等作品,明顯地反映出單把杯流行於元朝。 | 颜色釉 | 明(公元1368-1644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11 | ![]() |
元 青瓷單把杯 | 窑口待定,元(公元1206-1368年),无,颜色釉,无 | 颜色釉 | 元(公元1206-1368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12 | ![]() |
鈞釉三連膽瓶 | 钧窑,北宋(公元960-1127年),无,颜色釉,无 | 颜色釉 | 北宋(公元960-1127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