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器资料库检索
序号 | 小图 | 整器名称 | 简要描述 | 品种 | 朝代 | 拥有人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![]() |
唐末 定窯 白瓷印花魚紋杯 | 定窑,唐 (公元618-907年),无,颜色釉,尺寸 高3.8公分 口徑14.8公分x10.0公分 足徑6.6公分x3.9公分 時代 唐末 西元9世紀 說明 器作海棠四瓣花形,侈口斂腹有圈足,全器光素,除圈足底露胎外,皆滿施白釉。器內模貼魚與數隻小鳥為飾,因白釉澆附其上,故魚與鳥僅見輪廓,身上雕紋均甚模糊。參考資料 【書名】 【作者/編者】 【出版者】 【出版日期】 摶泥幻化:院藏歷代陶瓷 主編/余佩瑾;作品說明/余佩瑾、黃蘭茵、張敬昕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4/08 《定州花瓷─院藏定窯系白瓷特展》 蔡玫芬 臺北市: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4/01 《故宮瓷器錄 第一輯 宋元》(上編) 國立故宮 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 國立故宮 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 1961/04 | 颜色釉 | 唐 (公元618-907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2 | ![]() |
宋 定窯 白瓷劃花雙鳧紋碗 | 定窑,北宋(公元960-1127年),无,颜色釉,尺寸 高4.9公分 口徑18.0公分 底徑3.8公分 時代 宋 西元960-1279世紀 說明 圓侈口,週壁上豐下削,帶銅釦,圓底,矮圈足。器內壁劃雙鳧水草紋,牙白釉色帶灰黃。定窯窯址位在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、燕山村一帶,窯場廣佈,是宋元時期北方最著名的白瓷窯場。參考資料 【書名】 【作者/編者】 【出版者】 【出版日期】 《故宮瓷器錄 第一輯 宋元》(上編) 國立故宮 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 國立故宮 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 1961/04 | 颜色釉 | 北宋(公元960-1127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3 | ![]() |
定窯 白瓷印花吳牛喘月碟 | 定窑,金(公元1115-1234年),无,颜色釉,尺寸 高2.4公分 口徑13.6公分 底徑9.0公分 時代 金 西元12-13世紀 說明 侈口淺壁,帶銅釦,平底臥足。器內近口沿處週印回紋一道,內壁週印卷雲紋一道,內底心印吳牛喘月圖紋,「吳牛喘月」典故原指江淮一帶的水牛怕熱,看見月亮以為是太陽,便喘息不停,後比喻見到曾受其害的類似事物而過分害怕驚懼;或不明實際狀況,單憑表面做出錯誤判斷;或形容天氣酷熱。本器牙白釉色略帶微黃。定窯位在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、燕山村一帶,窯場廣佈,是宋金時期北方最盛的白瓷窯場。 參考資料 【書名】 【作者/編者】 【出版者】 【出版日期】 《定州花瓷─院藏定窯系白瓷特展》 蔡玫芬 臺北市: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4/01 | 颜色釉 | 金(公元1115-1234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4 | ![]() |
景德鎮窯系 白瓷印花魚藻紋洗 | 景德镇窑(江西),金(公元1115-1234年),无,颜色釉,尺寸 高3.1公分 口徑12.2公分 底徑9.2公分 時代 宋 西元960-1279年 說明 圓侈口淺壁,帶銅釦,平底中心略凸。器內壁印劃分六格,每格印飾花卉紋一種。器內底心印遊魚兩尾,綴以水藻植物,外壁樸素無紋飾。胎骨稍厚,釉色灰白微青,釉面見有黃色斑點漬痕,為江西湘湖窯的特色。 考資料 參考資料 【書名】 【作者/編者】 【出版者】 【出版日期】 《故宮瓷器錄 第一輯 宋元》(上編) 國立故宮 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 國立故宮 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 1961/04 | 颜色釉 | 金(公元1115-1234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5 | ![]() |
影青劃花雙龍盤 | 定窑,北宋(公元960-1127年),无,颜色釉,現況類別 良好 | 颜色釉 | 北宋(公元960-1127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6 | ![]() |
北宋 定窯 印花牡丹紋折腰盤 | 定窑,北宋(公元960-1127年),无,颜色釉,尺寸 高4.3公分 口徑18.2公分 底徑5.5公分 時代 北宋 十一~十二世紀 西元1001-1200年 說明 洗,六瓣葵花口,深週壁,折腹內收,平底,矮圈足。器內口沿邊印弦紋一道,週內壁印轉枝牡丹紋五朵。薄胎骨,施罩牙白色釉,釉色微帶黃,器外壁可見有燒造時積釉流淌的「淚痕」,口沿露胎一週未上釉。參考資料 【書名】 【作者/編者】 【出版者】 【出版日期】 《定州花瓷─院藏定窯系白瓷特展》 蔡玫芬 臺北市: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4/01 《故宮瓷器錄 第一輯 宋元》(上編) 國立故宮 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 國立故宮 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 1961/04 | 颜色釉 | 北宋(公元960-1127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7 | ![]() |
金 定窯 印花雙鳳銜花笠式碗 | 定窑,金(公元1115-1234年),无,颜色釉,尺寸 高5公分 口徑17.2公分 底徑3.5公分 時代 金 十二~十三世紀 西元1101-1300年 說明 碗,侈口,深壁上豐下斂,圓底矮圈足,帶銅釦。器內口沿印回紋一週,週內壁滿印轉枝花卉紋及一對鳳鳥紋,外壁樸素無紋飾。全器施罩白釉,釉色微帶黃,器外壁可見有燒造時積釉流淌的「淚痕」及縮釉小點 參考資料 【書名】 【作者/編者】 【出版者】 【出版日期】 《定州花瓷─院藏定窯系白瓷特展》 蔡玫芬 臺北市: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4/01 | 颜色釉 | 金(公元1115-1234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8 | ![]() |
定窯 劃花蓮花洗 | 定窑,北宋(公元960-1127年),无,颜色釉,現況類別 良好 | 颜色釉 | 北宋(公元960-1127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9 | ![]() |
北宋 定窯 劃花芍藥盤 | 定窑,北宋(公元960-1127年),无,颜色釉,尺寸 高2.6公分 口徑12.8公分 底徑10.1公分 時代 北宋 十一世紀 西元1001-1100年 說明 折沿盤,淺弧壁,敞口,淺圈足;折沿上淺劃雙鉤卷草紋,鑲銅稜釦。盤面刻劃圖案式卷枝花卉,一莖雙岔的花枝交叉回繞,使兩朵盛開的花朵交織相向並榮;花枝僅以簡略的圖案式線條勾勒捲葉,而花葩層疊豐富,外圍瓣牙外張,或為宋人所稱的太平花、寶相花、寶牙花之屬。此種以簡單線刻枝蔓連結碩大花朵的紋飾,尚無斜刀寬面陰影以助線、面變化的刻劃法,似屬較早期的劃花工法:亦有作纏枝四花圖樣者(故瓷012477)。 參考資料 【書名】 【作者/編者】 【出版者】 【出版日期】 《定州花瓷─院藏定窯系白瓷特展》 蔡玫芬 臺北市: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4/01 《故宮瓷器錄 第一輯 宋元》(上編) 國立故宮 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 國立故宮 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 1961/04 | 颜色釉 | 北宋(公元960-1127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10 | ![]() |
定窯 白瓷印花牡丹紋盤 | 定窑,金(公元1115-1234年),无,颜色釉,尺寸 高6.3公分 口徑30.3公分 底徑12公分 時代 宋 西元960-1279年 說明 侈口淺壁,帶銅釦,平底矮圈足。盤內口沿下印弦紋二道,器內壁印轉枝花卉紋一週,盤內底印回紋一週,中印花卉紋。胎骨較厚,略施薄牙白釉。定窯窯址位在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、燕山村一帶,窯場廣佈,是宋元時期北方最著名盛燒的白瓷窯場。 參考資料 【書名】 【作者/編者】 【出版者】 【出版日期】 《故宮瓷器錄 第一輯 宋元》(上編) 國立故宮 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 國立故宮 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 1961/04 | 颜色釉 | 金(公元1115-1234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11 | ![]() |
定窯 白瓷刻花牡丹孔雀紋盤 | 定窑,金(公元1115-1234年),无,颜色釉,尺寸 高5.5公分 口徑29.5公分 底徑11.8公分 時代 宋 西元960-1279年 說明 侈口淺壁,口沿一週澀口露胎,從口沿澀胎處磨損地方有特定的鑲嵌痕,推測原器或帶有銅釦,圓底矮圈足。器內近口沿下處印弦紋二道,內週壁印纏枝牡丹花紋,間飾四隻孔雀紋。盤內底心印轉枝牡丹花一朵,牡丹紋外印回紋一道圍繞。胎骨較厚,全器施罩牙白色釉,釉色略偏灰,釉面有積釉「淚痕」,器內外可見多處使用痕跡。定窯窯址位在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、燕山村一帶,窯場廣佈,是宋元時期北方最著名盛燒的白瓷窯場。 參考資料 【書名】 【作者/編者】 【出版者】 【出版日期】 《故宮瓷器錄 第一輯 宋元》(上編) 國立故宮 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 國立故宮 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 1961/04 | 颜色釉 | 金(公元1115-1234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 |
12 | ![]() |
清 白瓷印花花卉紋盤 | 景德镇窑(江西),清(公元1636-1911年),无,颜色釉,尺寸 高4.0公分 口徑19.3公分 底徑6.8公分 時代 清 西元1644-1911年 說明 侈口,淺弧形壁,矮圈足。盤內口沿下有兩道旋紋,旋紋內印花勾雲紋一週,內壁以六道細微凸稜畫分六格,各印折枝花卉一株,盤內底心印花折枝花卉一株,外壁樸素無紋飾。施罩甜白色釉,釉色瑩白,足底無釉露白胎,胎質細薄堅緻。 | 颜色釉 | 清(公元1636-1911年)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